老年癡呆女性發病率更高!調查發現:符合9個特徵的人「更易患癡呆症」預防妙招學起來


「老了最擔心什麼?」

當你向中老年人提出這個問題,他們的回答也許不是「不能長命百歲」,不是「沒有子孫滿堂」,很可能是「無法自己照顧自己」。

只要能自理就好,這是多少老人的晚年心愿,可當老年痴獃越來越高發,許多人的心愿只能落空了。


一、老年痴獃調查

近期,國際權威期刊《柳葉刀》子刊《柳葉刀-公共衛生》發布了中國專刊,聚焦國內的老齡化趨勢所導致的健康問題。其中,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賈建平帶領的團隊,對國內60歲以上老年人的輕度認知障礙以及危險因素做了全面系統的研究。


這項研究在2015年3月~2018年12月期間展開,涉及12個省市96個地點,選取了46011名60歲以上的老人。經過詳細的統計,國內的阿爾茨海默症、血管性痴呆症、其他失智症、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很高。

Advertisements

具體來看,國內60歲以上的群體中,阿爾茨海默症患病率3.9%,血管性痴呆症患病率1.6%,其他失智症為0.5%,這意味著國內60歲以上的群體中,三種病的患者分別達到983萬、392萬和132萬。

從地域分佈上看,西部地區的患病率最高,為7.5%。北部地區是6.3%,南部地區是4.7%。此外,60歲以上的群體中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是15.5%,人數約為3877萬人。


Advertisements

從性別上看,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。從發病因素看,年齡、遺傳家族史是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,吸煙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心臟疾病、腦血管疾病等疾病因素是可改變的風險因素。此外,農村、受教育程度低、喪偶、離異、獨居等因素也是導致發病的原因。


另一方面,多數患者沒有得到診斷和治療,缺乏專業護理。在2766名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中,1974人沒有看病,只有14.4%的患者服用了膽鹼酯酶抑製劑、促進大腦健康的藥物。65.1%的家屬有「老人健忘很正常」的觀念,19.7%因經濟困難未就診,覺得丟人而不想看病的佔到了15.2%。


在護理方面,83.9%的患者由配偶照顧,10.7%的患者由子女照顧,5.4%的患者由保姆或護工照顧。高達75.31%的護理者不知道什麼是失智症,也不清楚清楚治療方式是什麼。

Advertisements


認知障礙疾病不是馬上出現的,而是有一個病變的過程。了解這個過程,對於預防和干預老年人患病非常有幫助,比如阿爾茨海默症,從最初發病到完全喪失記憶,中間要經過七個過程。


Advertisements

二、七個發病階段,只有一個黃金治療時間

第一個階段是大腦內神經元開始死亡,由於死亡數量不多,因此不會妨礙老人的正常思維和生活,而且這個階段也難以檢測,甚至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的。

第二個階段是癥狀的初始期,患者會出現輕微健忘或者做錯事情,而且癥狀會持續並加重。

第三個階段是健忘的集中爆發期,患者會忘記剛發生的事,對以前的事卻有記憶。這個階段也是阿爾茨海默症唯一可以進行治療的窗口期。雖然該病不能治癒,但通過正規的治療能夠減緩病情進展,改善生存質量。


Advertisements

第四個階段是真正的疾病早期。患者會轉眼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,比如明明吃飯了,卻忘記自己是否吃過。雖然健忘是常態,但思維還不混亂,生活還能自理。

第五個階段是中期發病階段。患者生活徹底不能自理,沒有時間和空間概念,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也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麼。

第六個階段是性情改變的階段。患者不但喪失一些基礎概念,性情也會變得喜怒無常,正常思維已經喪失。

第七個階段是疾病的終章。患者此時什麼概念都沒有了,雖然能看到能聽到,但什麼也不懂。患者彷彿與外界隔絕,只剩下一些生理功能,認知和思維徹底消失。

三、《柳葉刀》發布12大干預因素

2017年,《柳葉刀》雜誌下屬的柳葉刀委員會,針對痴呆症列出了9種潛在但可以改變的風險因素,包括:教育水平較低、高血壓、聽力障礙、吸煙、肥胖、抑鬱症、缺乏運動、糖尿病和社會接觸少。在今年最新的論文中,根據此前的風險因素,又增加了三種,分別是:過度飲酒、創傷性腦損傷、空氣污染。

Advertisements

全球28名痴呆症領域的權威專家的審查意見是,在個體身上,重點針對這12種可改變的風險因素,或許可以預防以及減緩40%的患者發病。參與專家之一,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David Ames表示,對大眾而言,確實可以改變一些習慣來進行預防。


1.戒煙,戒煙的同時要戒酒或限量飲酒;

2.40歲後,要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的水平,收縮壓需要長期保持在130mmHg以下;

3.在生活中,要避免可能導致頭部受傷的活動;

4.如果出現了聽力下降,要選擇使用助聽器來降低聽力損失;

5.任何年齡段都要保持合理健康的飲食,要堅持體育運動『

6.要經常性地進行社交,中晚年時積極生活;

7.中年過後避免肥胖和糖尿病。

即便是老年群體,通過改善一些生活方式,也可以減緩甚至預防痴獃,這件事任何時候都不算太早,也不會太晚。行動起來吧!




老年癡呆很可怕,預防原來這麼簡單,可惜大多數人不知道!

我國已經逐漸成為老年癡呆症大國,而人口老齡化是患者激增的關鍵。專家表示,早期有規律的生活能夠有效地預防或延緩老年癡呆的發生。正確認識老年癡呆當前,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。老年癡呆是由於腦部乙醯膽鹼等神經遞質含量不足,造成腦神經元大量減少,大腦皮質發生彌漫性萎縮所引起。

 

阿爾茲海默症,俗稱「老年癡獃」,這是每一個兒女都不希望發生在父母身上的病症。為了預防阿爾茲海默症,父母其實可以做好很多應對準備。請跟父母一起分享下面的這些小方法、小習慣,拒絕阿爾茲海默症的造訪。

1.起床後馬上喝杯溫開水

人體在一夜睡眠中會丟失500毫升水分,起床後需要立刻補充。而且溫開水有助提升體溫,體溫每上升1℃,人體基礎代謝也會隨之提高10%。

2.一周至少喝3次蔬果汁

一周至少喝3次蔬菜或水果汁,能把得認知障礙症(老年癡呆症)的風險降低75%。

3.每天曬15分鐘太陽

適量多曬太陽能幫助人體製造維生素D,而研究表明維生素D有抗癌作用。

公務包裡帶上幾塊黑巧克力

吃上幾塊黑巧克力能為你補充能量,有助提高工作效率;而且黑巧克力富含多酚,有助抗老化。同時它的升糖指數低,有助控血糖。

愛做飯有研究表明,喜歡做飯的人不易得認知障礙症,操心一天三餐對大腦就是種良性刺激。

盡量避開碳酸飲料、加工食品


1.適當出汗運動量要以出汗為宜,幫助排出體內蓄積的毒素。

2.設法減重5%健康活到百歲者的一大共同特徵就是不胖,體重只要降低5%,得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就會下降。

3.每天步行30分鐘有研究表明,生病率最高的人是那些平時幾乎不走路的人,每天步行30分鐘,能促進血液循環,有助健康長壽。

1.生吃洋蔥

洋蔥所含的硫化物能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,生吃效果更好,建議切成薄片,做成蔬菜沙拉吃。

2.八九點後不吃東西

脂肪在半夜2點最易蓄積,如果此時處於空腹狀態,脂肪就不易蓄積,按照一般消化時間推算,就要在晚八九點後不吃東西。